学校体育科研的前沿与热点-第七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综述

作者: 时间:2015-03-16 点击数:

    2013年11月22日至24日,第七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在西南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的大、中、小学 ,教(科)院所等单位的论文作者400余人出席了会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发表演讲。重庆市教委副主任钟燕,西南大学党委书记黄蓉生、副校长陈时见等领导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论文征集情况和评审结果

    本届科报会按照八大类80个研究专题(领域)征集论文,共收到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报送的论文1100篇。其中河南221篇、广东130篇、浙江113篇。

    按报送论文第一作者的工作岗位区分分布:小学教师185篇,中学教师319篇,大学教师532篇,教研、科研人员30篇,教育行政管理人员11篇,校医、卫生保健人员8篇,其他人员5篇。基本格局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占46.45%(小学教师占17.18%,中学教师占29.27%);大学教师占48.64%;教研、科研人员占2.73%;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占1.0%;卫生保健人员占0.73%,其他人员占0.45%。

    为办好这次科报会,科报会组委会专门成立了大会学术委员会和论文评审委员会。在结合当前学校体育科研的实际情况。总结上两届中运会(长沙、内蒙)论文评审经验的基础上,专门制定了本届科报会论文评审标准和论文评审办法,规定了论文评审基本原则和专家职责,明确也论文评审过程中“严把政治关,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严格程序,实行学术民主”的基本原则;统一了“选题有价值、方法适当、结构合理、数据真实可靠、过程规范、成果有创新”的评审尺度;规范了以专家“独立评审”为核心的评审程序,进一步完善了论文评审制度。本次科报会论文评审委员会由32名专家组成,共划分成9个评审小组。经过“小组预备——独立审读——集中会商——独立评分——提交结果——社会公示——确定人选名单”七个过程的评审,评审委员会从1100篇征集论文中评出入选论文598篇,占征文总数的54.55%。其中入选大会报告的论文55篇,占征文总数的5.0%;入选分会讨论或墙报交流的论文262篇,占征文总数的24.0%;入选书面交流的论文281篇,占中文总数的25.5%。按照第一作者工作岗位区分,入选论文中,中小学教师有235人、占39.30%;大学教、师321人、占53.68%;科研、教研人员24人、占4.01%;教育行政管理人员5人、占0.84%。

 

    主要成果

    作为两年一度的全国最大规模的学校体育科研盛会,入选本次科学大会的论文,总体上反映了近年来学校体育的研究动态、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学校体育的研究水平。

    分析本次科报会的入选论文,不难发现,最近几年的研究,在以下七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有些论文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一)有关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与理论创新的研究

    这个领域的研究,注意了从历史角度分析学校体育的事件和问题的研究,探索了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律;从文化发展和跨文化比较的角度研究青少年运动行为,增强了对运行行为的理解;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研究体育作为一种权益对于学生的意义,深化了对学校体育本质、价值的认识。

  通过总结体育课程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为现实的课程改革提供历史借鉴,是本届科报会理论研究的一个特点。入选论文《中国学前体育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程及启示》、《近10年我国体育教学研究热点与趋势》,带着对当下体育课程改革中问题的思考来研究一百年以来的体育课程发展,为2001年以来体育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理论研究贴近现实,参与现实,是本届科报会理论研究又一个特点。入选论文《新健康理念下的我国西部五省市大学生体育运动行为取向研究》、《生命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索》等,运用或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研究体育学科中的问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体育教学进行多方位的分析和综合,客观揭示学生运动行为的机制,丰富和发展了体育学科理论的内涵。

  (二)有关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研究

这个领域的研究重点进一步由对课程与教学的理论研究向对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问题转移,体育教育、教学的“实践”性选题占了60%以上;课程实施计划、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教材教法等,是本届科报会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主体内容。这些研究选题视野新,依据真实主,在结合、吸收、借鉴当代课程教育新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进行探索研究,注重实证,来源实践,研究“接地气、有生气”,研究结果大大丰富了以新课标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对于深化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自2001年以来,课程与教学研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届科报会继续延续这种研究热度,共收到上报论文365篇,是所有领域论文中最多的,经过评审,入选的论文也最多,在报告会期间,围绕课程与教学的讨论也最为热烈。与上一届科报会相比,研究更加靠近实践,更加针对体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如何结合中国不同地区的实际,贯彻体育课程标准,使得课程标准能够“落地”、能够值得课标真正有用,不仅仅是课标制定者的责任,更是所有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责任。本届科报会,涌现很多基于省、区学校体育改革的课程与教学研究。入选论文《基于浙江省编教材实施背景下的学校体育课程实践策略研究》、《新疆自治区中小学体育课堂观察与分析调查研究》、《民族自治州地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中的分类指导策略研究》、《我国农村学校执行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难点与对策研究》等,从不同角度探索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学校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胡策略。此类策略性研究,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究的延续,是课程标准“可执行”的前提。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关于课程标准中“目标与内容哪个为主同,两者的关系如何?”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次科报会没有延续这种争论,却涌现出一批不同学段、不同年龄学生学习体育体育技术,发展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研究,与以往研究不同,这些研究大多数基于人类运动发展规律和运动技能规律。尽管研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增强了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充实了中小学体育教材体系。

  (三)有关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

  这个领域的研究,围绕“阳光体育”质量管理、成效分析、可持续机制建设等主题展开。通过研究,总结了有效开展“阳光体育”的经验,探索了保证“阳光体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模式和长效机制。

  “阳光体育”实施整整五年,效果如何?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次科学大学的入选论文《实施阳光体育运动5周年成效探索(以重庆市为例)》,以详实的数据分析、规范的图表,对5年来阳光体育实施的历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总结了重庆市“阳光体育”主要成效,同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讨论与建议。

  如何保证“阳光体育”的质量,是教育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一直探索的问题。本次科学大学的入选论文《PDCA循环法(戴明循环)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将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应用于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中,这在学校体育研究中,是一个良好的、可以参考的研究范式。

  “阳光体育”实施以来,随着实践的推进,研究的主题也不断变化,从开始的“阳光体育”概念、内涵,“阳光体育”的组织办法,“阳光体育”的时间保证等向“阳光”体育”的实践创新转移、向“阳光体育”的质量和效益分析转移、向“阳光体育”制度建设转移,研究主题的不同,体现了本领域研究不断深化的态势。

  (四)有关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这个领域的研究,出现了由对体育教师的配置、学历机构的分析向关注体育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专业化发展和生存状态的转向。许多研究从不同角度对提高教师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改善教师的工作境遇等提出了具体建议,这些建议有比较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体育教师的素质高低是体育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与“国培计划”不断推进相对应,有关如何保证体育教师培训质量的论文大量出现在本次科学大会的征文中。入选论文《论影响“国培计划”体育教师培训有效性的七要素》全面分析了“国培计划”实施以来不同层次的培训,提炼了经验,构建了科学设计、合理分层、有效实施的培训模式、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当下体育教师培训,尤其是“国培计划”体育教师培训中存在问题的思路。

   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是学校体育科研一个永恒的研究热点,与以往很多笼统的理论研究不同,本次科报会入选的相关论文,出现了新的研究倾向。如,新任体育教师成长、民办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提高等,分类研究了不同背景体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路径。这显示了研究的精细化与进步,丰富了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

   从入选的论文看,本次科学大会关注体育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比较集中。体育职业倦怠、体育教师职业心理状态、体育教师职业风险、体育教师生存期等,进入研究视野,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对体育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

  (五)有关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的研究

   这个领域的研究,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研究领域广泛,二是研究内容新颖。在学校体育管理方面,入选论文涉及从体育教师、体育课教学评价到学校体育评估机制、评估方法和评估制度等问题,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体育课程标准中的不足:在学校体育保障机制研究方面,入选论文涉及了学生运动伤害与保险机制、体育课突发事件的处理、学校体育风险规范等内容,这些研究对于解决学校体育现实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有很大的启发。

   本届科报会上报论文中,有一个研究热点值得关注,就是对体育考试的研究。这些论文,除了对中考体育的内容、方法及改进措施进行研究外,还对体育高考进行了研究。最终研究认为:在中国的考试背景下,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考都比不考好。现在关键的问题一是要继续研究体育进入高考的可行性,二是要进一步研究科学、完善、合理的体育考试方式。

   本届科报会入选论文中,有不少论文将研究的主题聚焦到学校之外的空间。如,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策略,社区体育设施、农村全民健身设施与学校体育之间的合理配置及科学使用等,体现了学校体育研究向社会拓展的趋势。

   本届科报会的研究内容,除了传统的研究内容外,不少论文的研究角度新颖独特。如《室外球场遮阴植物遮阴效果与生态布局探析》,论文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学校体育最常见的问题,对不同遮阴植物的遮阴效果作了全面的分析研究,研究结论对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六)有关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研究

   这个领域的研究,能够依据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存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围绕学校体育如何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展开研究。与以往学生体质健康研究已测试、统计、分析、建议为主体内容的研究不同,许多论文能够结合本学校、本地区的情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设计研究,这类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新技术也逐步被引进到学生体质健康领域的研究。如,《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将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个开放的数据平台,与体质监测结果相结合,探索建立全国学生体质监测GIS系统,以便实现学生体质监测管理的地域比较及年代比较的可视化。该研究对于学生体质监测的科学化管理以及建立预警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入选的论文看,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开始关注“典型”群体的体质健康状态。如《中学优秀尖子生体质健康现状的研究》,该论文连续三年追踪研究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高三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研究发现,除2012年平均61分外,考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其余两年平均分均为57分。全部考生总分平均58.5分,不及格率56.8%,且肺活量和耐力素质最差,不及格率为44.3%。女生测试总分和各项素质评价等级均为明显好于男生。尽管研究设计有待改进,但是,这项研究对于我们了解近年来高三年级学生的体质状况,特别是中学优秀尖子生的体质状况,提供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研究结论对于改进高中阶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参考价值。

   体质与健康的测试、分析、研究,其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了解现状、提出建议,更重要是要研究科学、可行、简便、高校的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锻炼方法和手段。

   本次科报会,出现了一批以“‘课课练’创新研究”为代表的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研究论文。如,《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课课练600米跑对乡村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的影响》、《按照体质水平分班的实验研究》等,研究本身容易操作,符合体育教师的实际,研究成果科学、可靠、实用,便于推广,是具有“生命力”的研究。

  (七)有关校园体育文化、运动训练与竞赛的研究

   这个领域的研究,从申报数量上看,大大超过了上两届科报会的数量,显示了这个领域研究正从低谷中走出来。从整体研究看,有的论文从文化强国建设、大学精神传承、社团组织管理等角度审视校园体育文化培育和构建;有的论文,基于对先进的运动训练理论和方法的认识,将其应用到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和课余运动训练中。

   从根本上说,体育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从文化建设的角度看,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凝聚学生的精神,培养集体意识;校园体育文化可以改善学生心智模式,促进交往、激发能能力。入选论文《高效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节的现状及研究》、文化强国视域下体育院校文化创新路径研究》、《大学精神视野下我国大学生体育运动会的责任与反思》、《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对建设高校体育文化发展效应分析》等,集中研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价值、现状与发展道路,体现了论文作者宽广的视野和比较深邃的思考。

   与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一样,中国竞技体育也在飞速发展。一些新的训练理论、训练方法和竞赛制度也被引入到学校体育中来,出现了一批类似“核心力量训练对体育高考前掷实心球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常压低氧刺激训练对400米成绩的影响研究”的论文。本次科报会上,围绕某个特定运动项目(如网球、定向越野等的训练方法研究),成为研究新热点,反映了新兴运动项目在学校广泛推行的情况。

    主要特点

  (一)本届科报会,从论文的第一作者看,以大、中、小学体育教师为主

  本次科报会,尽管没有行政动员,全国31个省市却都有论文申报。西部地区的新疆、西藏,都有论文申报,并且都有论文入选,这是十分令人欣慰的。

  本届科报会,大、中、小学体育教师申报的论文,占总数的95%,是学校体育科研的主力军,这充分说明了广大体育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态度和热情。

  (二)本届科报会,多数研究紧紧围绕学校体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

  本届科报会,论文选题覆盖范围较广,包含了高校、高职、中学、小学、幼儿园所有层次的学校。从中观层面看,学校体育的历史发展、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课程与教学的实施策略、体育教师的培训质量是本次科报会申报论文研究的四大热点领域。这四个领域,也正是正式学校体育现实情景中的热点,研究与现实也是相互对立的。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解释现象,就是要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智力支撑。

  (三)本届科报会,研究的问题是发生在研究者身边的事,研究与改革实践紧密结合

   本届科报会,论文研究,尤其是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论文研究,所涉及的“实践性”选题占了约60%,其中直接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占了比较大的比例,反映了研究者务实的研究动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论文,很多是结合自己的实践工作开展的科研活动,因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研究提出的许多新见解和论点,丰富了新时期学校体育实践体系。

   入选的论文,既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又关注体育教师专业化和职业生涯发展。有的以促进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为目标,有的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研究教研体系的构建策略。这些研究,一方面着手于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着眼于教师团队的集体成长。

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工作的问题

   与第五届、第六届科报会与中运会合并举行不同,本次科报会单独举办。所以这次论文的申报数量,有明显的下降。

   科报会与中运会合并举行,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是制度创新。借助行政的力量,可引起对学校体育科研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但是,科研活动不是行政工作,科研是一项自觉的、主动的创新行动,是研究者思想自由的表现,科研不应该承担过度的外部压力,也不应该受行政的干预。从长远看,仅仅依靠行政的力量,不是久远之计。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将研究符合科研规律,适合中国国情的学校体育科研组织体系。组委会将依托学会的二级组织、各地教(科)研组织。在学会立项的课题组,组织下一届科学大会。

   当然,值得肯定的是,本次科报会,尽管没有行政的强有力地帮助,尽管时间紧,组织工作也不够严密,但是,学术委员会收到的论文总数,还是超过了预期。

   (二)研究工作的问题

   1.理论研究方面。缺乏有深度、有创新的基础性研究,这是学校体育理论研究一直以来的问题。一是缺乏哲学层面的“元研究”,二是缺乏运动技能的学习原理和策略、运动干预的生理机制,运动学习的认知规律等的基础研究。理论研究的缺乏使得我国学校体育实践缺乏学理支持和智力保障。

   2.研究领域方面。分析本届科报会的论文,与上两届科报会相比,大部分论文研究的内容,更加集中在课程标准与教学等领域。一些重要领域,如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领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领域、国外学校体育发展领域、特殊教育领域等,在这次论文报告会上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当然,这与本届科报会的数量少有关,但是,跟重要的是与研究者的视野窄、知识积累差的基础背景有关。因此,跟新体育教师的知识,拓展体育教师的研究视野,任重而道远。

   3.研究方式方面。整体来看,工作经验总结,现状调查与对策类研究多,实证性研究少;一般的调查多,干预的研究少;文字描述的多,用数据说明的少。大部分论文,一是没有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个人心得、研究总结、教学感受、概念嫁接、理论移植性类的论文,还是占一定的比例;二是部分论文虽然采用了规范的研究方法,但是,在研究设计、试验控制、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等方面较为简单,显示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还比较低。

   本届科报会,许多用以教育领域中复杂问题的、有特色的研究方法,如,行动研究、质的研究,在学校体育的科研中,还很少见到,应用不多。高校教师论文与中小学教师论文相比,在质量上反应两个问题;中小学教师的论文,文体不规范、分析水平较低、研究过程不严谨等问题明显;高校教师的研究论文,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明显。

   (三)学风问题

   为了树立良好的学风,防治学术不端甚至学术腐败的现象发生,与上两届科报会一样,本次科报会学术委员会特别设置了多重程序,杜绝不良学风问题的发生。

   论文初审结束后,一是全部上网公示,二是委托首都体育学院对入选大会报告的论文进行文献查伪。通过查伪,发现问题,其中发现的问题还是比较少的。以不超过30%的重合比例为限制,经过与作者核实,学术委员会“拿下”了两篇论文。对于学风问题,学术委员会的做法是“零容忍”。

   会议认为,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规划了中国的改革蓝图。在这个蓝图中,“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短短的二十三个字,让学校体育工作者倍感鼓舞,也吹响了新一轮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号角。

   学校体育如何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如何加快实现学校体育现代化,学校体育如何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服务,如何进一步提高学校体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是今后一个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所以,从总体上说。本届科报会是对科研工作的一次检验,也是一次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的会议。

   科报会组委会热切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得学校体育的科研成果对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具有创新力、解释力和影响力,能够为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为提升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和促进中国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电话:024-88764483 邮编:110866 通讯地址: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120号

辽ICP备05001374号 电子信箱:syautyb201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