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如何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

作者: 时间:2015-03-16 点击数:

    2006 年 12 月 20 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从 2007 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具体要求用 3 年时间,使 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 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使“每天锻炼 1小时,健康工作 50 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深入人心。2006 年 12 月 23 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宣布“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正式启动。2007 年 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在全国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如何满足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1   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的体育健身计划,是与建设和谐社会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战略规划。发展阳光体育运动对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都将产生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阳光体育运动的重点实施对象是青少年,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努力提高青少年的体育和健康水平,并引导其将终身参加体育活动是阳光体育运动赋予高校体育工作的历史使命。高校体育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加快自身改革的步伐,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教会他们科学的锻炼方法,提高体育能力,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在体育锻炼的热潮中,为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健身教育打好基础。从而有力地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实施,达到全民健身之目的。

 

2   高校体育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正式启动,阳光体育运动已成为指导我国学校体育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一面鲜艳的旗帜。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落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学校体育改革贯彻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为其实现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体育是整个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而高校体育则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其目的、任务与社会体育紧密相联,具有显著的基础功能和终身效益。大学阶段是培养体育健身意识和形成体育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健身意识,提高他们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可促使其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积极参与健身锻炼。 高校体育是大学生接受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直接接轨,为社会体育、家庭体育输送参与者、倡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增强体质为目的,其教育性、阶段性较为突出,阳光体育运动对高校体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顺应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势在必行。大学生掌握体育知识的多少,对体育爱好程度的高低和体育能力的强弱等,对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3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如何适应阳光体育运动需求

3.1   加强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教学

        体育与健康基本理论知识,不仅是指导学生体育实践所必需的,也是学生应具有的文化素养,对大学生参加阳关体育运动、培养终身体育观具有重要作用。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高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体育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作用,科学锻炼身体和评价的方法,体育运动卫生和营养保健常识,体育与智力的发展和个性形成的关系,以及主要运动项目知识简介等等。高校体育理论课应把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融化到实践课之中,使学生在参与锻炼的切身感受中自然地了解这些知识,这要比在教室里单纯的“灌输”效果要好得多。这不仅要求教师转变只有在教室才能上理论课的传统观念,更要求教师有较多的理论知识储备和较强的责任心,以便根据实践课的具体内容,按照计划有的放矢地传授理论知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改革体育教学模式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正由封闭向开放转化,体育课教学模式也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要对体育教学关系做重新定位。现代教育观认为:“根据双环控制理论学说,外核主导并非主要作用,在教学中占中心地位的则是学,而不是教”。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在教师指导下,采用发现式、问题式、自主式或合作式等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能体现互动方式的多边性。

    现代心理学认为,多向交流较之单向交流和双向交流有着更加显著的效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多边教学方法能在教学活动中形成一个动态的信息交流的立体网,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充分利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因素,发挥潜在的人力资源优势,激活整个教学过程,减轻师生的负担,其效果往往数倍于常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中良好的情感体验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人体得到充分运动,在生理上获得快感;(2)学到渴求的新知识,了解到其中的奥妙;(3)技术上有突破,增强自信感;(4)在运动过程中与同学和睦相处,达到意气相融状态等等。这就启示我们:要提倡启发式、宽松式、选课式和自学式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掌握上课的重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健康心理支配下去实践,容易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最终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

3.3   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

    高校每周 1 次体育课无法满足阳关体育运动提出的“每天锻炼 1h”要求,必需有课外体育活动作补充。从体育的内涵来看,学校体育必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现在延伸到未来。因此,根据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和身体条件,自由选择时间,自由选择项目,自由选择场地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既是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延伸,又是培养、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形式和方法。高校体育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方面还任重道远。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呢?除了思想认识和缺乏兴趣等主观原因以外,主要是体育场地设施不足造成的,避免都集中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并进行同一项目的身体锻炼。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占有更多的活动空间,而且可使有限的体育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另据对国外有关的研究结果认为:锻炼场所是否方便是影响锻炼坚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还显示,锻炼群体的规模也影响锻炼坚持性。小群体中的个体比大群体中的个体表现出较高的坚持性趋势,然而大多数个体常常不喜欢自己单独锻炼。这些研究成果提示我们,高校体育课外锻炼既要解决场地器材问题,还要重视组织、指导小群体的体育锻炼活动,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或个性特点等组织各种课外锻炼小组,并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宣传、教育活动,造成人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氛围,这对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有重要作用。

3.4   高年级开设选修课

    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环节就在体育课,而大多高校在大学 2 年级后就基本没有开设体育课了。国家教委 1992 年提出大学 3 年级以上开设体育选修课也基本没有落实。对研究生的体育工作更无人问津,似乎体育到大 2 就学到了尽头,无法满足阳光体育运动提出的“每天锻炼 1h”。持续有效开展阳关体育运动,高校高年级必须增开体育课,开设选修课不仅能够缓解紧张学习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使身心得到愉悦和放松,更重要的是可以督促学生继续坚持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进一步提高运动技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高校体育的特点,顺应阳关体育运动的需求,它不仅适合于高年级选修课,而且也可应用于低年级的选项课,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对过去教学模式的继承与借鉴,它是动态的、发展的,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3.5   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要对体育教学关系做重新定位。现代教育观认为:“根据双环控制理论学说,外核主导并非主要作用,在教学中占中心地位的则是学,而不是教”。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在教师指导下,采用发现式、问题式、自主式或合作式等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能体现互动方式的多边性。现代心理学认为,多向交流较之单向交流和双向交流有着更加显著的效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多边教学方法能在教学活动中形成一个动态的信息交流的立体网,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充分利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因素,发挥潜在的人力资源优势,激活整个教学过程,减轻师生的负担,其效果往往数倍于常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中良好的情感体验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人体得到充分运动,在生理上获得快感;(2)学到渴求的新知识,了解到其中的奥妙;(3)技术上有突破,增强自信感;(4)在运动过程中与同学和睦相处,达到意气相融状态等等。这就启示我们:要提倡启发式、宽松式、选课式和自学式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掌握上课的重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健康心理支配下去实践,容易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最终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同时,教学方法的改革还应体现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学方法不仅是教师教的手段和学生学习的手段,它更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手段。因为,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的特点之一,就在于新知识、新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体育科学技术知识的更新和老化周期日益缩短。这表明,学习者个人有限的时间与知识不断激增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也是教学领域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是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这是高校体育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也是阳光体育运动对高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和目标。

3.6   建立科学的体育成绩考核评价体系

    对照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要求,传统的体育考试制度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必须建立科学的体育成绩考核评价体系。首先,要重新认识考试的功能作用,充分发挥教学考试原本具有的教育功能、教养功能、发展功能、诊断功能等等,淡化分数意识,树立考试真正服务教学的思想,把异化了的考试再异化过来,树立科学的考试观。其次,为全面实现终身体育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多种能力,改变单一考试方法为多种考试方法的综合运用。全面认识各种不同考试方法对培养学生不同方面能力及素质的特殊作用。因此,建议把考查与考试相结合,理论与技术、技能考试相结合,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等方法,建立科学而全面的体育成绩考核评价体系,为高校体育教育开展阳关体育运动服务。

4   结   论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全面响应阳光体育运动提出的目标要求,转变思想,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需求,加快全面开展阳关体育运动的步伐,并采取加强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加强课外体育活动指导,在高年级开设选修课,建立科学的成绩考核评价体系等多种有效的改革措施,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观念,实现阳光体育运动提出的目标要求。

 


电话:024-88764483 邮编:110866 通讯地址: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120号

辽ICP备05001374号 电子信箱:syautyb2015@163.com